隨州網(wǎng)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會員
【必看】隨州網(wǎng)APP新手指南!商家信息發(fā)布指南2019,隨州網(wǎng)最新招聘信息
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(wǎng)標簽出爐,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?《版主手冊》申請版主的快來喲
查看: 38660|回復(fù): 29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在隨州,最羨慕的就是住聚玉街的!

    [復(fù)制鏈接]
跳轉(zhuǎn)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15:31 | 只看該作者 |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本帖最后由 圓滾滾的灰土豆 于 2017-5-6 14:46 編輯


坐落在城市中心很多年的聚玉街
這頭是一直繁華喧鬧的鹿鶴市場
另一頭再往前則是白云湖
橫跨5條街巷,與解放路平行
它應(yīng)該是隨州最有故事的老街之一了



但對我來說
從出生到現(xiàn)在25年的日子里
吃飯、買菜、逛街、上學(xué)、看病.....
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這條街里度過
可以毫不謙虛的說
在隨州最羨慕的就是住在聚玉街里的人
◆ ◆ ◆ ◆
匯集眾多美食的聚玉街
都是老手藝人對味道的堅持
◆ ◆ ◆ ◆


除了襄樊牛雜面、蘭州拉面,這里過早的當然不能少了這些美味,曾經(jīng)遍大街,如今味難尋,這些都是街坊的味道。

<老面汽水饃>



我的印象中這家老汽水饃一直都在,不管右側(cè)的工具是什么,早餐從粉面改成餃子再改成餅,無論改成什么樣子的,左邊一直立著的都是幾個蒸饃饃的爐子。




中間放水,四周是面團,等水慢慢的沸騰起來,揭開鍋,鍋巴的香味撲面而來,汽水饃就是兩個對立面的結(jié)合,小時候我只喜歡吃硬殼的那一面,軟軟的面從來就是挑出來給身邊的人吃,到現(xiàn)在才知道,吃到的每一口都是精華。




沒吃完的汽水饃放在爐子上烤烤,正宗的烤饃就出來了,味道不比原汁原味的差。汽水饃這項手藝,這家店已經(jīng)做了十七八年了,每天從這里賣出去的汽水饃幾百個,都是店主三點多起床、晚上七八點關(guān)門,一鍋5、6分鐘蒸出來的。

<豬油餅、紅薯面窩>



豬油餅,隨州做豬油餅的不止這一家,但是最愛的味道卻只有它,即使身在減肥期的我也難以抵抗它的誘惑,只要路過,就不得不停下來。尤其是剛出鍋的,那簡直一個酥。因為去的時機不對沒有拍到特寫也是遺憾。




小時候吃的那些紅薯面窩,炸餃子每天早上還能吃到,路過上學(xué)的小朋友很多,他們也會記住這種味道,將它們留在自己的童年。



某個早上去吃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老板已經(jīng)做了創(chuàng)新,炸花生米餅,與紅薯面窩好似孿生兄弟,不仔細看還真的沒發(fā)現(xiàn)呢。

每走100米至少能找到一家過早的地方,在物價飛漲的現(xiàn)在還有粉面仍在3元的小店,論吃粉面我只承認海帶湯是標配,豆芽和豆腐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,這些都藏在這條街里,除了不愁過早的地方,生活在這里零嘴也是老味道。


<馓子在、麻花>



炸馓子炸麻花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單純的手工制作越來越少,這一家的麻花和馓子在這條窄窄的小巷中堅持了下來。



這個小攤,這對夫妻從93年到如今堅持了20多年,一個和面,卷面,一個炸,配合默契,和面的總要多起來一個小時,但是雷打不動,每天差不多做完10斤面。




上午炸麻花、下午炸馓子,但是遇到今天這種餐館預(yù)訂的情況也會例外,林女士和廖先生都是70后人,孩子快大學(xué)畢業(yè)了。今后還會不會一直做下去小編也沒問出口,想起以前每次上學(xué)因為室友喜歡吃都會從這里帶上一袋子馓子的日子,仿佛還在眼前。

<麻酥餅>



說到祖父輩傳下來的手藝,住在這條街里面的大概沒有不知道這家20多年的老字號,最早在均川街上開的賀東麻酥餅店吧,各類糕點都能在這里找的到。




9點左右,天已經(jīng)下起了雨,店里面的新聞聲音傳出來,吃過早飯他們就要開始忙碌了,7點開門,東春晚上8、9點關(guān)門,夏天則要開到晚上12:00,幾十年了,一直沒變過。




老板賀東今天63歲了,老板娘今年也有54歲了,兒子已經(jīng)辭去了現(xiàn)在的工作回來繼承這項手藝,賀東老婆說:”年紀大了,做不動了“。提起自家的麻酥餅,她很是自豪,武漢、襄陽、上海、北京甚至是國外留學(xué)生都有專門來買的,就為了這口老味道。

<啤酒鴨>



說吃過啤酒鴨大概就是暴露年紀了,隨州的美食流行起來都一陣陣的,當年還黃燜雞米飯、沙縣小吃還沒有占據(jù)一定江湖地位的時候,啤酒鴨特別流行。一個高壓鍋,大片的茶葉子,和一股特有的啤酒的香味,肉爛入味別提多好吃了。

◆ ◆ ◆ ◆
感受市井氣息的首選
車水馬龍、穿流不息
◆ ◆ ◆ ◆

一個城市的名片可能是這個城市的地標、景點,但一個城市的符號根源在于這個城市人的生活,而這種生活大街上是看不到的,只有在清早的小巷中才能感受的到。



8:30的長巷中已經(jīng)滿滿的都是人潮,送孩子上學(xué)的,買菜做飯的,過早的。一個板車或者一個三輪車,帶來自家種的新鮮的菜,有點以前趕集的味道。




在清早的市場里買的菜,從來不擔心不新鮮,都是鄰里,時間久了大家都認識了。每次都是晨光初現(xiàn)時而來,正午而歸,什么時候買完了,就回去了。





大概是因為附近水西門市場,周邊效應(yīng),這塊兒的攤販都聚集在這,大家相互幫襯,哪怕有事情走開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攤位沒人照應(yīng)。






從聚玉街走出去的人當中,手上提著的不是菜就是早點,可能吃著吃著飯就看到了熟人,“給錢了沒,沒有我一起給吧”,經(jīng)常會聽到這樣的話。




沒變的一直是感情,想說點變化大概就是”天網(wǎng)“、”天眼“和路燈都建立起來了,晚上從這走再也不是漆黑一片,回家時看到小巷的光心就定了。




隨州三幼門口,陸陸續(xù)續(xù)一直有來送孩子上學(xué)的家長,就像我們一直說的:一切為了孩子,為了孩子的一切。無論多辛苦,風雨無阻。

◆ ◆ ◆ ◆
這些老店你還記得多少
如今再來多是中老年人
◆ ◆ ◆ ◆

聚玉街中的店鋪多多的數(shù)不清楚,有些店更新?lián)Q代的時間很短,幾個月易主也是常有的是,但也有很多店鋪連門頭都沒有卻還一直在這。



<老年人衣服>



這兩家店這個毗鄰的店都開了十幾年了,算是老鄰居了,都在賣老年人的衣服,我去的時候他們以為我是做生意看門店的,跟他們聊天才了解到,生意不好做,前幾年生意好做的時候童裝什么都賣,現(xiàn)在年齡也大了,只能選擇單一的種類。



曾經(jīng)這條街是名副其實的步行街,道路中間還有一排棚子,兩旁的店和棚下面都是做衣服的,買衣服的,好不熱鬧,如今,棚子拆了許多年,買老年人衣服的也越來越少,原來的步行街只剩下車輛來來往往。



這里是商家和客戶的一場博弈,老遠都聽到討價還價的聲音,客人走了老遠,老板還在說最低價,能帶走就帶走,不能帶走就算了,客人一步三回頭,看著老板真的有不買的意思,再回去,加點錢就拿下了最后還是拿下了。


<定制衣服>



周師傅來這也已經(jīng)13年了,我去的時候正好有個老顧客找他改西服,這個西服還是十幾年前在這里做的,現(xiàn)在拿出來穿仍然覺得很好,想改改。“做這一行,主要就是老客戶”,周師傅說道。




和聚玉街很多店一樣,他們也是家夫妻店,平時都是周師傅和老婆在店里,但是忙起來了會請個人來店里幫忙,定制衣服是他最主要的工作,但是現(xiàn)在不少人喜歡網(wǎng)購,在上面買了不合身的也可以拿來改。




這項老手藝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傳承下去很困難了,不少來當學(xué)徒的人都無法定心去學(xué)習(xí)最終選擇離開。這樣的情景也是讓周師傅無奈的地方吧。


<陶瓷>



小時候從這里走就看到各種各樣的陶瓷,鍋碗瓢盆、酒杯,花盆都有。滿目琳瑯,在里面行走都要格外的小心。



30多年了,這家店一直在這兒,說起原因老板說:“沒辦法,因為自己的家在這兒啊”。

<修自行車>



這個修自行車的叔叔,住在三幼附近,在這擺攤有一年,自行車,小孩童車都不在話下。



路過人來人往的,經(jīng)常一個車停下來就問,師傅,我的車怎么怎么樣,師傅淡定的回答,先把車放在這,然后拿起工具,開始認真的工作。


<酒>



家住青年路的胡先生今年62歲,當初開店不過是為了生存,轉(zhuǎn)眼在這里開店11年。




每天看來來往往這么多人,除了人在變化,街道上并沒有多大的改變,人依然那么多,路還是那么窄。

<毛線>



這排現(xiàn)在不統(tǒng)一品類的店面曾經(jīng)整齊劃一的都是買毛線的地方,我學(xué)習(xí)打的第一條圍巾就是在這里。平針,麻花針,元寶針,手殘黨的我在老板的指導(dǎo)下總算是打出了人生第一條圍巾。



小土豆后記:都說“近鄉(xiāng)情更怯”,寫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心中還是有種莫名的緊張,害怕別人不喜歡這里,害怕沒有寫出它的靈魂。對于我來說,一個人喊一條街的人上學(xué)的童年時光就永遠留在這個小巷中,它現(xiàn)在很擁擠,每次行走都是人與車的一次較量,買菜的吆喝聲,車的喇叭聲,街坊鄰里的嘮嗑聲,我承認它不是百分之百完滿,但是卻是我心中不可割舍的一塊,因為小巷中有自己的記憶,自己的家。這次只寫了這條街的一半,另一半的故事還等著我繼續(xù)去尋覓~

聚玉街本地的小伙伴們
長按二維碼我們聊聊吧



如果你也喜歡本期的尋覓
如果你還了解更多大街小巷故事
請給小編點個zan
或者長按識別二維碼
加小編微信告訴我你所知道的故事



— END —




在隨州
總有一些人,一些故事
會觸動我們的內(nèi)心,
值得我們品味......

隨州網(wǎng)《尋覓》欄目,
講隨州人自己的故事!
我們走遍大街,穿過小巷,
去尋覓,他們生活的痕跡。
記錄他們歲月的故事,
用鏡頭留住時間,
讓夢想與心靈相逢。
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故事
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
請加小編微信推薦或報名吧

沙發(fā)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18:33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說的這些我們江南都有,只記得在那吃過一次拉面,以后再也沒有回來過,都快在記憶里抹去了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板凳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18:41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濃濃的家鄉(xiāng)味!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4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20:56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拍的真好

回復(fù)

使用道具 舉報

5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22:51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
二十多年前多數(shù)賣衣服的吧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6
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23:35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住這很多地方都好,就是上下班開車不容易進出,車沒有地方停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7
發(fā)表于 2017-4-23 08:34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
回復(fù)

使用道具 舉報

8
發(fā)表于 2017-4-23 12:18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除了衛(wèi)生差、停車難,其他都挺好。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9
發(fā)表于 2017-4-23 15:09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基本每次回去都要過去住幾天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0
發(fā)表于 2017-4-24 07:42 | 只看該作者
90年代,步行街是僅次于解放路的商業(yè)街,牛仔服、蘿卜褲、蝙蝠衫......,漢正街流行什么,步行街馬上就有了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1
發(fā)表于 2017-4-24 11:11 | 只看該作者
小編,你一天到晚挖空心思凈整這些沒用的,不知道住在這里有多吵?油煙污染,治安差,衛(wèi)生狀況,擁擠等等問題,你咋不說?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2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7-4-24 11:27 | 只看該作者
放手一博 發(fā)表于 2017-4-22 18:33
說的這些我們江南都有,只記得在那吃過一次拉面,以后再也沒有回來過,都快在記憶里抹去了

不住在這邊真的很容易遺忘

回復(fù)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會員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QQ|合作伙伴|手機版|小黑屋|廣告報價|聯(lián)系我們|本站簡介|無圖瀏覽|隨州網(wǎng) ( 鄂ICP備11019817號-1 )

GMT+8, 2024-11-10 12:1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9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(fù)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